2025年7月22日至8月4日,北京科技大学钢脉思源行红色寻访实践团深化学校“钢筋铁骨”特色育人模式,前往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等地,开展了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
实践团成员出发前在北京科技大学合照
本次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深入挖掘钢厂的历史记忆,传承并弘扬钢铁精神。实践团成员们奔赴生产一线,追寻钢铁报国的红色印记,感悟历久弥新的钢铁精神,以青春脚步丈量中国钢铁工业的奋斗之路。
一、追寻红色钢魂,聆听历史回响
实践团前往鞍山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等地进行参访。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深入了解到了英烈们的事迹,进一步认识了东北大地上的抗争史,深刻感悟到这片大地上的红色文化根基及其孕育的红色钢魂。
实践团成员在纪念碑前握拳宣誓,缅怀先烈
二、深入生产一线,感知产业脉动
实践团前往鞍钢股份冷轧厂涂镀分厂彩涂生产线、鞍钢股份大型总厂百米钢轨生产线、鞍钢股份炼铁总厂四高炉以及本钢板材第三冷轧厂参观调研,近距离观察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钢铁生产场景,了解到许多生产细节,加深了对钢铁生产环节的认识。
实践团成员聆听工人讲解鞍钢高炉工作原理
此外,成员们与鞍钢领导干部、一线技术人员、青年骨干进行了座谈交流,既了解到劳动模范林学斌的个人成长与工作经历,还了解到鞍钢集团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工艺流程到如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线的转型过程。此外成员们还在与青年骨干的交流过程中深刻理解到“孟泰精神”的内涵、鞍钢集团的企业担当,以及工作中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
实践团成员与鞍钢集团进行座谈交流
三、学习绿色案例,探寻发展之路
实践团前往鞍钢矿业齐大山铁矿、大孤山铁矿观景台及矿山生态园参观调研。在齐大山铁矿智能管控中心,见证了这座千万吨级矿山的“智慧中枢”;在大孤山铁矿,实地了解到鞍钢通过系统性工程让裸露岩壁重披绿装;在矿山生态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景象,颠覆了传统矿业尘土漫天的刻板印象。从齐大山的“智慧大脑”、大孤山的“生态治愈”,到生态园的“生态密码”,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中国钢铁工业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转身。
实践团成员在齐大山铁矿智能管控中心了解“智慧中枢”
四、凝练钢铁精神,播撒奋进火种
除了参观生产一线外,实践团还前往鞍钢博物馆与鞍山市博物馆进行调研。成员们回顾鞍山冶铁业及鞍钢历程,理解钢铁精神内核,感受孟泰等老一辈及郭明义团队的高尚品格与精神传承。同时,实践团高度重视实践成果的转化与精神力量的传播,成员们梳理钢铁文化与红色故事,形成系列微课、红色推送与故事集,积极弘扬钢铁精神。
实践团成员在鞍钢博物馆拍摄微课
实践团还将钢铁精神浓缩为具象IP形象钢小脉,承载钢铁精神内核,并通过衍生文创、故事等多元形式,夯实传承根基,让精神传承跳出单一活动场景,拓展IP在文化传播与情感联结上的边界。
实践团原创IP设计
炉火映照初心,钢水浇筑梦想。这次社会实践,是北京科技大学钢脉思源行红色寻访实践团的成员们用脚步丈量工业强国之路、用心灵感悟钢铁报国之魂的宝贵历程。这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的深化,更是一次思想灵魂的淬炼。
实践团将以此次寻访为起点,持续深化实践成果,讲好钢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洪流,努力锻造新时代北科人的“钢筋铁骨”,为实现钢铁强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陈炳孚、罗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