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日,美国自然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AANS)正式宣布设立“青年科学家院士”(Young Scientist Fellow),旨在为45岁以下、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青年科研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一举措被外界视为美国科研体系打破论资排辈、重构人才评价标准的重要里程碑。
美国自然科学院(AANS)成立于1970年,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之一,由自然科学领域方面的杰出科学家组成。聚焦自然科学核心领域,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生物信息学、纳米医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的发展,与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综合定位及国家工程院(NAE)的工程专精形成鲜明对比。AANS由跨学科科学家、公众代表及国际专家组成理事会,通过选举产生院长和学部主席,避免行政任命或单一机构主导,确保决策的学术独立性与全球视野,持续引领科研新风向。
破“四唯”立新标:以实际贡献论英雄
根据AANS发布的选拔细则,青年科学家院士的评选将彻底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传统标准,转而聚焦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与创新潜力。评审委员会将重点考察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在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的表现。
“我们需要的不是‘帽子’堆砌的学者,而是真正能推动科学边界的人。”AANS院长玛丽亚·佐普夫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该制度特别关注长期扎根实验室或临床一线的科研人员,“那些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默默耕耘的年轻人,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认可机会。”
学科倾斜:聚焦未来关键领域
为应对全球性挑战,AANS明确将增选名额向世界急需的三大领域倾斜:
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强调对科学体系的底层支撑;
新兴学科:如量子计算、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等前沿方向;
交叉学科:如生物信息学、环境工程、神经科学等跨领域融合领域。
“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需要突破学科壁垒的解决方案。”佐普夫指出,青年科学家院士的选拔将优先支持那些能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的研究团队。
打破论资排辈:让青年科学家“挑大梁”
与传统终身院士制度不同,青年科学家院士的年龄上限设定为45岁,45岁若达不到院士标准,则自动取消青年院士头衔。AANS特别规定,候选人需连续5年以上全职从事科研工作,并需提供至少3项由同行专家背书的原创性成果证明。
未来展望:构建可持续的科研生态
2026年1月起启动评选“青年科学家院士”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