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多维赋能:广州中医药大学学子助力棉北乡村振兴

为落实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及响应团省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仙桥黄鹤志愿者服务队,于2025年7月13日至20日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北街道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队伍精准对接棉北需求,创新构建“中医药+”矩阵,下设治未病科普先锋团、非遗绿美调研团、五育并举义教团、美丽乡村宣传团。团队协同,通过医疗普惠、文化赋新、生态共建多维联动,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岐黄薪火暖民心,健康服务零距离

针对当地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意识不足的问题,仙桥黄鹤志愿者服务队携岐黄之术为群众送健康服务,开展“中医义诊+治未病科普”活动,精准服务基层健康。

2025年7月14日、17日、19日,队伍在后溪文化大楼开展为期三日的基础医疗服务,提供量血压、推拿、耳穴贴压、养生花茶、中医院文化体验等服务。同时邀请汕头市中医院陈通林、潘炜、许书嘉、胡芝凡四位资深中医坐诊,提供个性化调养建议。活动累计发放科普宣传单超1200份,服务超400人次。科普活动区内,居民们翻阅着治未病“三折叠”宣传手册,与科普分队志愿者热情交流,学习四季节气药膳、常规体检、影像检查,孩童们堆着中药材,提着香囊,洋溢着好奇与欢笑。

7月15日上午,队伍还联合棉北街道,为困难群众提供入户慰问及基础医疗服务,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基础医疗更贴近民生。7月18日晚上,队伍在平北文化广场举办“治未病”科普讲座,聚焦慢性病高发等痛点,结合潮汕饮食习惯,科普中医药节气药膳、日常保健、体检及影像检查知识,吸引众多居民参与。此外,队伍还通过入户等方式发放科普手册,线上推送科普推文,构建起立体化传播网络。这些举措普及了“治未病”理念,提升居民疾病预防意识,引导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生态画卷

为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召,仙桥黄鹤志愿者服务队在练江流域组织开展“河小青”垃圾清扫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练江母亲河。队员们对河岸草丛、步道缝隙中的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同步观察记录水质与生态状况,以实际行动擦亮江岸生态底色,让母亲河焕发新颜。

走进潮阳区污水处理厂,队员们探寻“练江治理精神”实践基地,见证昔日“黑龙”变“白练”的蝶变历程;沿着污水处理流程参观沉淀池、生物反应池等核心区域,直观感受污水净化的科技力量,深入理解治污减污在生态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为流域治理积累实践认知。

从清扫河岸到探秘治污,仙桥黄鹤志愿者服务队以“绿美广东”系列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号召更多人加入生态保护行列,共同为“绿美广东”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潮韵非遗焕新彩,青年传承赋新能

近日,仙桥黄鹤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潮阳区,以“体验、访谈、拍摄”立体化活动赋能非遗剪纸、英歌舞、笛套音乐及鲎粿的传承与发展。

活动聚焦笛套音乐发展困境,围绕“其心理健康促进作用及活化传承路径”展开调研。队伍深入塗库笛套队训练现场,与非遗传承人深度访谈,剖析发展瓶颈,探讨“破圈”路径,同时面向当地笛套队及居民开展大量问卷与量表收集。此外,队员向省级传承人魏惠璇学习剪纸技艺,感受纹样中的文化内涵与匠心;向后溪英歌队学习槌法,体悟动作中的刚劲与精神;探访赵老二鲎粿店,挖掘其历史与工艺,并拍摄视频助力推广。活动搭建起非遗文化与公众间的桥梁,有效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甘霖润苗育新蕊,课堂传情筑梦行

为贯彻团区委“12355青春自护·平安暑期”活动,仙桥黄鹤志愿者服务队于7月15日至18日在仙桥街道开展困境儿童义教。立足中医专业,开设红色文化、中医药启蒙、卫生健康、性教育保护、潮汕方言保护五大课堂。通过演绎英雄马英俊、学习邓铁涛事迹、闻香识药制香囊、习练八段锦、护眼洗手口诀教学、“泳衣法则”模拟及方言童谣游戏等互动形式,强化儿童文化自信与健康意识。活动获当地社工站及受助家庭好评。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多维度的志愿服务,更是一堂深刻的国情社情教育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仙桥黄鹤志愿者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担当,为潮阳棉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彰显了广中医学子服务社会、奉献基层的坚定信念。未来,仙桥黄鹤志愿者服务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常态化开展健康服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志愿活动,为地方发展和人民健康贡献持久青春力量。

(广州中医药大学:仙桥黄鹤志愿者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