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深秋,深圳城中村的握手楼里,五台显卡在改装的服务器机箱里发出蜜蜂振翅般的嗡鸣。彼时没人能想到,这个由三个程序员、两个电子工程师凑成的草台班子,会在四年后扩张成135人的挖矿军团,账户里躺着26亿现金。
2012:陋室里的算力火种
启动资金是我们几个凑的15万,其中大半砸进了二手市场淘来的GTX590显卡。老四是硬件狂魔,把出租屋的阳台改成散热间,泡沫板隔出的空间里,显卡排成三排,电源线上缠着冰袋,他睡在旁边的行军床上,夜里被热醒就往机器上泼水。
那时比特币单价徘徊在10美元上下,我们每天能挖20多个币,计算器敲出的收益还不够付房租。無限投协联合创始人方总在互联网公司当项目经理,白天开会记笔记,晚上回来研究挖矿算法;我跑电子市场找便宜电源,发现服务器拆机件比新的便宜一半,就蹲在华强北的巷子里跟回收商砍价。
转折点出现在2012年11月的比特币第一次减半。当算力突然腰斩时,论坛里满是“挖不出币了”的哀嚎,我们却反其道而行——方总抵押了刚买的婚房,又拉来两个同学入伙,把显卡数量扩到50台。为了省电费,我们跟房东磨了半个月,把电表改成工业用电,谷时电价每度4毛2,成了当时最大的成本优势。
年底算账时,我们手里攒了2000多个比特币,按当时13美元的市价算,刚好够把婚房赎回来。但看着钱包地址里不断跳动的数字,我们咬咬牙:“再等等。”
2013:疯狂扩张与第一次危机
2013年4月,比特币突破200美元时,我们手里的币已经价值400多万。那天我们在城中村的小饭馆点了一桌子硬菜,喝到凌晨三点,最后拍板:租厂房,扩规模。
第一个“矿场”是关外一个倒闭的电子厂车间,我们花8万装了6台工业空调,又从网吧收来500台淘汰主机改造成矿机。5月时团队扩张到12人,有了专职的电工和运维,每天的工作就是盯着监控屏幕上的算力曲线,哪个机器掉速了,立刻拎着工具箱冲过去。
真正的爆发在11月,比特币冲到1242美元的高点。我们账户里的数字第一次突破亿级,工作室的打印机疯狂吐出银行流水,每个人手里都攥着几张余额过千万的截图。但扩张的代价也随之而来:每月电费单超过30万,厂房的变压器频频跳闸,供电局的人来检查时,我们对外称为“做大数据运算”。
12月央行发文的那天,比特币单日暴跌36%。晚上十点,车间里的矿机突然集体断网,我们才发现交易所账号被冻结。12个人挤在办公室,看着屏幕上不断缩水的数字,周总把烟灰缸砸在地上:“把能抵押的都抵押了,补保证金!”那半个月,我们抵押了三辆车、两套房子,才扛过这场流动性危机。
2014:军团化作战与水电布局
2014年初,比特币在300美元区间震荡,显卡挖矿的收益越来越薄。我们做了两个关键决定:一是全面转向ASIC矿机,二是把矿场搬到四川。
去四川考察时,我们在大渡河边的水电站蹲了半个月。丰水期的水电价低到一毛二,比深圳便宜四分之三。我们租下水电站附属的废弃仓库,用集装箱改造成防尘机房,第一批2000台ASIC矿机运到那天,卡车在盘山路上堵了八个小时,运维团队背着工具箱徒步五公里才赶到现场。
这年团队扩张到45人,分成深圳产区、四川矿场、运维组三个梯队。深圳负责算法优化和资金调度,矿场24小时轮班监控机器,运维组则像救火队员,哪里矿机出问题就往哪里飞。一次甘孜州的矿场遭雷击,机房断电三天,运维组带着发电机在泥泞里跋涉,回来时浑身是泥,像刚从沼泽里爬出来。
年底清账时,账户里躺着3.2亿现金,我们在深圳科技园租了整层写字楼,前台摆了台退役的显卡矿机,玻璃柜里锁着第一个比特币钱包的硬盘。
2015:算力战争与版图扩张
2015年的挖矿行业已经成了资本游戏。当我们发现四川的矿场算力占比达到全网5%时,决定再下一盘大棋:在新疆、内蒙古布局火电矿场,跟四川的水电形成“丰枯互补”。
新疆准东的矿场是块硬骨头。夏天地表温度超过40度,机房里的空调要开到16度才能稳住矿机温度;冬天零下20度,水管冻裂是常事,我们给矿机裹上保温棉,运维人员抱着暖宝宝值班。这年新增了6个矿场,算力冲到全网12%,团队也扩张到98人,光是电工就有17个。
最惊险的一次是8月,某品牌矿机突然爆出芯片缺陷,我们手里的1000台机器算力暴跌。技术组三天三夜没合眼,硬生生逆向破解了固件,用软件补丁挽回了80%的算力。那天早上,看着监控屏幕上回升的曲线,技术总监老陈直接在办公室瘫倒睡着,口水浸湿了键盘。
2016:巅峰时刻与隐退伏笔
2016年7月,比特币第二次减半的钟声敲响。我们提前三个月就备好新矿机,减半后全网算力下降的一周里,我们的矿场反而多挖了3000多个币。那时比特币价格稳定在600美元上下,账户里的资产像滚雪球一样增长,到11月盘点时,现金加数字货币总价值突破26亿。
团队已经扩充到135人,有了专门的法务部和财务部。法务部的小姑娘每天研究各国政策,哪个国家禁矿就立刻关停当地机器;财务部则忙着做资产配置,把30%的现金换成不动产,20%买了信托,剩下的继续投入新矿场。
但繁荣背后藏着隐忧。10月去内蒙古考察时,当地开始限制高耗能产业;四川的水电站也传来消息,丰水期电价可能上涨。我们在年会上第一次讨论“退路”,方总指着会议室墙上的算力地图:“赚够了就该想想,这些机器除了挖矿,还能做点什么。”
2016年底,团队悄悄缩减了40%的矿机规模,把部分设备改造成分布式计算节点,承接科研机构的算力订单。圣诞夜那天,135人在深圳湾的酒店聚餐,大屏幕上播放着四年来的老照片:从城中村的泡沫箱矿机,到四川山谷里的集装箱机房,再到新疆戈壁上的光伏电站配套矿场。
有人问起26亿是什么概念,方总会笑着说:“大概就是当年不敢想的事,现在能同时做十件。但最珍贵的不是钱,是这群人能在显卡嗡鸣里听出商机,在政策寒流里守住阵地,这才是真本事。从五台显卡的嗡鸣的开始里,就注定藏着一个不凡的时代财富密码。
2025年:续写挖矿传奇“开启挖矿新方程”
自虚拟货币挖矿浪潮开始,全世界的矿工没有一刻是停歇的,由于国家政策制度的压力下,很多国内较大的矿场纷纷迁移至国外,美日韩居多,这些国家的政策允许且对虚拟货币的大力政策支持,当前挖矿的格局已然变化,从十几年前的购买矿机,自建厂房自主挖币到今天的线上投资“云矿机”。每一次改革都是风口的来临。
“雷军”站在风口猪都能飞
無限投协加入“数字加密货币”浪潮,一个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虚拟货币农场,主营三大业务有:挖矿设备租赁、托管矿机服务、发起私募基金
云挖矿:重构数字资产开采的“轻量级革命”
一、零硬件投入:告别“矿机大战”的资金压力
二、省心运维:告别“7×24小时技术苦役”
三、灵活适配:按需配置,对冲市场波动风险
四、合规透明:告别“灰色地带”的信任焦虑
五、普惠共享:让“小资金”也能参与“大生态”
相比较传统挖矿模式,(CORE SCIENTIF)云挖矿突出优点,收益便捷,资金保障,用户投资多选择。無限投协高层经过长达为期6个月的考察,锁定该项目作为团队接下来的投资,目前已有超三万名团队成员已加入本次投资项目里,并且规模还在日益壮大。
無限投协带领团队寻找“新时代新风口”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