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卌秋织经纬 ,耕心万里种青松
——袁勤生人本管理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研究中国特色人本管理之父
袁勤生,1942年生,江苏常熟人,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曾主动辞去公职,接手濒临倒闭的江南仪表总厂,21年内实现年均经济增长32%,将企业发展为全国先进乡镇企业。其创立的“人本管理”模式影响深远,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国家经贸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获国内外多项荣誉,他的管理学对于中国整个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中国人本管理之父”。《袁勤生管理思想》的创新实践,被哈佛大学商学院收彔为教学案例。其《四改一渗透》《干部自荐制》《光荣册激励法》及文化渗透,成为比较管理硏究的素材。袁勤生人本管理的相关资料,被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
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的先行者
提到中国“人本管理之父”袁勤生先生,就要从他力挽狂澜地接手江南仪表厂开始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兴盛一时的江南仪表厂因管理不善,一度到了资不抵债,连工人工资都无法正常支付的地步。
面对这种情况,被委派的大队书记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按照提供的名单开除六名员工,二是江南仪表厂的前账要由工办接收处理,而自己要另立新账,重新开始经营。在公社党委研究后,同意了该大队书记开除员工的要求,但规定账本必须连续。这样的结果让双方陷入了僵持,江南仪表厂的改革要务也就此搁置。
就在大家都不愿意在接手这“烫手山芋”的情况下,有一个人却主动请缨,临危受命,要求前往江南仪表厂任职,这个人就是袁勤生。
新官上任三把火。袁勤生先是以“雷霆手段”去除沉疴,又以菩萨心肠宣布“刀下留人”,保住了领导让开除的六名职工,让大家都切实感受到了新来的这位领导人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六名被免开除的员工更是后来在长期的工作中被陆续评上先进,有一人还做到了副厂长职位。在管理中,袁勤生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厂规十条》在厂内严格推行,违章必究,犯规必处,使得江南仪表厂一改往日萎靡不振,人心涣散的精神风貌,这也为人本管理学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凝聚了人心后,袁勤生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以智立业、人才兴厂、书面外交、诚信经营,单邀订货、设点销售一套组合拳多点出击下,江南仪表厂逐渐声名鹊起,产品发往全国各地,成了全国乡镇企业行列里有口皆碑的佼佼者。至此,袁勤生带领江南仪表厂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他更是成为众人口中的“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的改革者”。
“四改一渗透”,核心政策的推行
在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是“三年定级制度”的学徒制,这种老式的管理方式并不能适应当时快速发展的经济。于是,袁勤生敢为天下先,在厂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大胆做出决定:不再使用三年定级的办法,而是采用公开明确的“执行厂规,独立操作,质量合格”三条标准,只要学徒工进厂达到这三条标准,在经过本人申请和组织考核后即可定级,并按照级别发放工资。这一改革虽小,却意义重大,它打破了企业衣钵继承的先例,更为青年工人冲破传统束缚,早日成为栋梁之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在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后,袁勤生在经济、用工、人事、产销四大方面,并坚决地强调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把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闻名全国的“四改一渗透”政策:
1.在经济方面,“四改一渗透”强调分配制度的问题,它打破了原来“大锅饭”平均主义,实行了一固定、二考分、三奖励的新型分配制度,使劳动报酬和劳动成果密切挂钩,充分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2.在用工方面,“四改一渗透”打破了原来按照名额上报,上级负责审批的分配式招工制度,实行了按需招工、公开招工的透明制度,同时实行按个人特长爱好分配工种的分配制度,考核定级,这样的举措使得工人素质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培训中迅速得到提高。
3.在人事方面,“四改一渗透”废除了单纯的调配和任命制度,转而实行自报、考核、选聘的新型制度,使得工人的才能发挥得到充分满足,各类人才很快便脱颖而出。
4.在产销方面,“四改一渗透”破除了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转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营活动的维度,为江南仪表厂的发展兴盛增添了无限的可能。
“四改一渗透”的经验获得了常熟市委、市政府肯定,并联合发文批转在全市推广,紧接着苏州市委、江苏省委都以不同方式推广,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初期,在全国范围内都起到了破冰引领的重大作用。
“两个文明建设”的推行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此,袁勤生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涵养向上向善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于是,在袁勤生的倡导下,全厂职工在业余时间发挥特长,以“延安窑洞”和“南湖红船”精神建成党团活动室,并自觉地向工厂献花,将江南仪表厂建设成了鲜花绽放的百花园。常熟市报连续八期刊登以“江南怒放文明花”为题的系列报道,江南仪表厂也被评为了常熟市首批文明单位,以表彰它为两个文明建设起到的引领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头版以《祖国风貌》为题刊登江南仪表厂风貌,《人民日报》第二版对袁勤生的“开明管理”创新专题报道,充分向海内外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文明建设的实况成果。
这样的精神风貌如细雨一样,包罗万象,润物无声,无形中渗透到工人的每一寸生活,至今仍对企业影响深远。
“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确立
长期和工人们“战斗”在一线,袁勤生充分认识到,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对此,他提出“以人为本,开明管理”理念,提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两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从“四改一渗透”到“两个文明建设”再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确立,袁勤生始终都围绕着“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的管理思想,并提出4大核心内容:
1. 以人为本的奖惩制度
在奖惩制度上,袁勤生创新性地改革奖惩制度,主张以奖代罚,取消传统罚款机制。他认为罚款助长“一切向钱看”的功利思维,而平均化的奖金制度已异化为管理惰性的温床。为此,他设计了一套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激励体系:设立可量化的专项绩效奖、份外贡献奖和素质提升奖,更独创“自知之明奖”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并改正自身一项缺点,将管理成本转化为自我完善的动力。这种制度把物质奖励与道德建设相结合,用正向激励替代惩罚性管理,在降低管理阻力的同时培育了组织自省文化。
2.以人为本的用人制度
在人事制度上,袁勤生坚持不开除工人,甚至还允许工人“七进七出”。那时,全民经商的思潮涌动,有职工想顺应大流,下海经商,但又不能自由跳槽,对此,袁勤生干脆明确公布了一个规定:允许厂内干部职工自由离厂从事他项,离厂后如在外干得不称心,还可回来,给每个职工可以七进七出的权利。
此规定一经颁布,立刻便有30多名工人在半年内陆续申请离厂创业。有些离厂工人抓住了机遇,成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有些离厂工人则发展得不甚如意,最终选择又回到江南仪表厂,袁勤生都恪守承诺,毫无条件地欢迎他们回来。在实践中,虽无真正七进七出的工人,但工人们还是得到了大量的商业实践机会,那些成功的工人更是进一步助力了中国经济腾飞,这样一项规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3.以人为本的行为纪律制度
在言论制度上,袁勤生广开言路,并创新提出了“爱什么学什么”的培养制度,即“不是干什么学什么,而是要爱什么学什么”,把企业办成培育一代新人的学校,他采取鼓励自学,支持函授的政策,并规定全厂员工凡是购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类书籍的均可凭票报销50%,参加各类各科培训的函授学费全部报销,因为学习原因而误工的不扣工资,使得江南仪表厂70%以上的青年职工都参加了各种函授学习。
4.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在先进评选和干部任用方面,袁勤生鼓励职工自我推荐,并设立了工人值班长制度,这一制度既保障了工人参与管理的权力,减轻了科室干部的工作压力,又有助于工人了解管理工作,发现有管理能力的人才。
“人本管理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之路
总而言之,人本管理思想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从而提高效率及业绩。
如果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人本精神,就相当于“一叶障目”,无法长久发展。也因此,谁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分配制度的先进性,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乃至社会问题。
因此,袁勤生管理思想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治经济学规律的,它的适用范围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而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他的管理思想脱胎于实践,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吸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华,又结合了中国本土的经济实际,因此显得历久弥新,常学常青。
中国人本管理思想的深远影响
自1983年起至1997年的十五年间,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数十万人专程前往江南仪表厂参观考察,袁勤生的管理思想也传播到各地,与各级管理者、改革者碰撞出火花,成为引领乡镇企业管理改革的一枚星火。
《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争相报道袁勤生的事迹,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经济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袁勤生“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袁勤生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出版了《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开明管理与以人为本》三本管理专著,成为中国第一位发行专著的企业家,详细深入地阐明自己的管理思想,获得“中华全国铸魂奖”“江苏省政府社科二等奖”“苏州市政府社科两次一等奖和一次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其中,《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发行于1990年,连续三次重印,发行55000册,成为上海当年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社科类书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袁勤生在中共苏州市委党校和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兼职授课17年,为苏北基层干部授课数千人。他获多所高校及政策研究室认可,被聘为特约研究员和兼职教授,兼任解放军某部队政教顾问,作390多场《以人为本的开明管理》报告,约25万人聆听,理念广泛传播、影响深远,从政府到高校,再到普通职工,都赞其是中国农民企业家中少有的能干、能说又能写之人。
2019年,“袁勤生管理思想”展示厅在常熟市落成,占地200平米,通过20个壁面板块和大量图文资料,展示了中国本土特色的企业人本管理、新时代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践行的措施。展厅展示了全国各地媒体对“袁勤生管理思想”的报道文章,以及袁勤生接待的49名副部级、副省长以上和全国各地各级干部、大专院校师生的思想报告内容。
袁勤生的管理思想之所以影响巨大,究其原因是其内里关于“人”的哲学思想是符合历史客观规律的,是关乎社会进步的,具有别的管理思想无法比拟的强劲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将“人”作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只会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他注重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实打实地为人民着想,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内里永恒地释放着耀眼的人性之光。
中国智慧的世界贡献
袁勤生管理思想无疑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是指引后人的珍贵文献,是中国智慧的体现,放眼如今,袁勤生管理思想已然席卷全球多个国家。
1986年6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报眼以“祖国新貌”为题刊登了江南仪表厂车间建造“延安窑、南湖船”象征不忘初心的工厂全貌。
1997年5月,经新华通讯社提名,美中人民友好协会推荐,美国纽约州议会批准,袁勤生被授予纽约州首府奥本尼市荣誉市民。1999年,袁勤生作为中国乡镇企业代表团成员,应世界中小企业协会的邀请,前往其设在印度新德里的秘书处参加会议,印度国务秘书和相关官员专门拜访袁勤生索书:2003年7月,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开明管理与以人为本》首发式后,样书赠送给各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2005年11月,袁勤生随时任 胡锦涛与夫人刘永清出访西班牙,亦随带该书赠予西班牙工商峰会和欧盟中小企业协会。
2024年7月纽约时代广场对袁勤生老师进行了长达一分钟的风采展播,并授予其“中国杰出华人海外宣传推广大使”荣誉称号!可见其主张的“以人为本,开明管理”的思想与具体实践的人本管理思想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也得到了国际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2024年10月马尔代夫驻华大使到访袁勤生管理思想展厅,今年正值中马建交52周年。法泽尔大使特意莅临袁勤生管理思想展厅,与袁勤生先生亲切友好地交流了这一中国特色人本管理思想的实践经验与内涵。2025年,马尔代夫国立大学官网,其MBA课程,将袁勤生著中英文双语版《开明管理与以人为本》被列为“跨文化管理”课程参考书。
哈佛商学院涉及袁勤生案例的公开资料梳理
一、直接引用来源
《Can China Lead》(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2016年)
作者:William C.Kirby(哈佛商学院教授、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引用内容:“Yuan Qinsheng's practice represents a unique model of humanistic management in China's township enterprises, emphasizing employee dignity over rigid control.”(第147页)
背景:书中将袁勤生案例作为中国乡镇企业人本管理的典型样本分析。
香港大学 哈佛亚洲案例合作项目(2014年)
案例标题:《中国本土管理创新:袁勤生的人本管理实践》
编号:HKU – 926(由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与哈佛亚洲案例研究中心联合收录)
公开摘要:“This case explores how Yuan Qinsheng transformed a failing factory through 'Four Reforms and One Penetration', challenging Western management paradigms.”
来源:香港大学案例库官网
二、间接引用与媒体报道
1.人民网专题报道(2019年11月22日)
标题:《袁勤生:中国本土管理学的实践者》
引述: “其创新经验被哈佛商学院收录为教学案例,管理模型成为研究中国乡镇企业改革的典型样本。”
备注:未提供具体案例编号,但明确提及哈佛收录行为
2.《光明日报》报道(2014年)
标题:《中国式管理的世界意义》
引述:“联合国专家乔本评价袁勤生实践‘与西方企业根本不同,注重人的素质提升’。”
关联性:间接佐证国际学界对其案例的关注
三、学术文献中的转述
1.《管理学报》2015年第3期
文章:《中国乡镇企业的人本管理转型》
引述“袁勤生的实践被哈佛亚洲案例中心收录为教学案例(2014),其‘干部自荐制’成为比较管理研究的素材。”
2.《中国管理思想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第12章:引用南京大学商学院的调研材料,描述袁勤生案例为“改革开放后本土管理思想的代表性实践”。
四、需澄清的争议点
1. 哈佛主案例库(HBS Case Catalog)无直接记录
公开检索哈佛商学院官网(https://www.hbs.edu/case/)未发现独立案例,可能属于以下情况:
通过合作院校(如香港大学)的区域项目收录;
作为课程辅助材料非公开引用。
佐证:哈佛教授Rohit Deshpande在2017年亚太管理研讨会中提到“中国乡镇企业的典型管理案例”。
五、综合结论
更多相关哈佛关联内容
1. 香港大学合作的区域案例(HKU-926,2014);
2. Kirby著作中的直接评价(2016);
3. 中国媒体对哈佛收录的多次报道(2014-2019)。
推荐引述:
袁勤生的管理实践通过哈佛合作案例项目(HKU-926)进入国际学界,被评价为“中国乡镇企业人本管理的独特样本”(Kirby,2016),其本土化创新对西方理论构成挑战。同时《袁勤生管理思想》的相关资料,被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館收藏。
站在人类文明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认知坐标系。而袁勤生管理思想正是中国“以人为本”智慧鲜活实践: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通过企业治理创新、文化生态重构、社会价值传导的三维路径,形成从微观管理到宏观文明的提升范式。这种发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沃土的思想结晶,已超越个体经验范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共有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