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学院学子团队研发智能导盲眼镜 用AI技术为视障群体点亮出行之路

近日,合肥城市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常家绅同学带领团队研发的“慧眼通途”智能导盲眼镜项目,凭借创新技术与社会价值,在多个创新创业赛事中斩获佳绩,引发行业关注与视障群体广泛期待。该项目聚焦千万视障人士出行痛点,融合AI与物联网技术,打造出精准高效的全场景智能导盲解决方案,彰显了该校学子“科技赋能、助残惠民”的责任担当。

据中国残联2024年数据,我国视障人士已达1731万,但仅28%能实现独立出行。传统导盲杖探测范围有限,导盲犬价格昂贵且数量稀少,现有电子设备多存在响应延迟高、功能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常家绅团队在王攀攀老师,戴辰阳老师等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历经多轮研发迭代,推出了“慧眼通途”智能导盲眼镜。

该眼镜以改进型YOLOv11算法为核心,集成国产K210低功耗芯片与激光雷达传感器,整体重量仅80g,佩戴轻便舒适。通过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设备能精准识别交通信号灯、盲道、障碍物等128类目标,识别准确率达98%,响应延迟控制在0.3秒内,极端天气下识别稳定性仍保持92%以上。同时,眼镜联动云端无障碍设施数据库与北斗定位系统,可实时规划最优出行路径,搭配骨传导耳机与震动反馈模块,在嘈杂环境中信息传递准确率达95%。

为提升用户体验,团队还开发了“守护”家属端小程序,支持实时定位共享、安全区域划定、异常行为预警等功能,解决了视障者出行与家属监护的协同痛点。在上海、合肥等地开展的试点中,120名视障用户使用后,出行效率提升40%,安全事故率降低60%,93%的受访者表示“显著增强独立出行信心”。

商业模式上,项目创新采用“硬件销售+云端订阅+公益补贴”模式,通过与地方残联及公益基金合作,将用户购置成本降低50%,云端服务仅需9.9元/月。目前,项目已完成1200余处无障碍点位数据录入,3000余名视障群体及关怀者表达需求意向,累计为420名困难视障者免费适配设备,覆盖18-75岁各年龄段,使用满意度达92%。

常家绅表示,团队将继续深耕技术研发,计划三年内在全国30个核心城市实现服务覆盖,联动交通部门完善无障碍设施数据库。合肥城市学院也将持续支持该项目发展,助力团队以技术创新打破出行壁垒,推动视障群体社会融入,为无障碍社会建设贡献高校力量。